在后疫情时代的资本市场中,国内私募基金存量多、退出难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私募基金存量市场现状,梳理相关政策法规,对比私募基金份额场内外优劣势,围绕助力国新基金份额高效退出工作,提出国新资本创新服务业务的设想,并就新型服务业务工作流程与风险防范进行阐述。国新资本立足本职功能,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探索专业化、多样化的工具手段,力争为国新基金国有权益保值增值和中国国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一、我国私募基金存量激增难退的现状分析
2023年8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35万人,其中,股权类私募扶摇直上,实缴规模较2022年底增长34.8%。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在推进国有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国有企业累计投资私募基金的资金规模已达万亿元级。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承担了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为此国有企业对要素高效流转、国有权益保值增值的诉求日益明显。目前,私募基金存量规模继续上升,私募基金所持份额呈现激增难退的态势,私募基金份额转让通道亟待搭建。
私募股权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包括募集、投资、管理以及退出(简称“募投管退”)四个阶段,其中退出阶段是运作的最后一个流程。传统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是指企业股权投资层面,私募股权基金在所投企业达到预定退出条件时,将其持有的股权出售或转让,以收回投资和实现收益的过程。因为只有顺利退出,将所持有的股权变现,才能收回投资从而实现资本增值,之后再用退出资金进行再投资,使资金高效运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退出受阻,就无法收回投资,从而造成资金沉淀,导致流动性不足,因此选择合理的退出机制将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由于退出方式较少,退出渠道有限,一直面临退出难的问题。常见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有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挂牌、上市的方式以及通过资本市场之外的并购、回购、清算等方式。
然而,通过场外转让方式进行交易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与隐患。一是交易程序不规范,各个交易环节统一标准,导致资金安全、执业操作、交易违约等诸多风险。二是交易效率低下,由于交易行为涉及诸多参与方(如基金管理人、托管人、投资者等),各家参与方操作习惯不同,很难形成步调一致,增加谈判成本,导致交易效率较低。三是信息不对称,根据行业要求,转让方在场外寻找交易对方的难度很大,无法充分发现价格,导致转让效果不理想。
二、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相关政策的分层梳理
近年来,基金份额转让逐渐成为国内私募基金退出的新渠道,而作为国内私募股权市场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和财政资金如何通过份额转让规范化退出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2020年之前,部分机构通过公开挂牌、私下组织交易的方式为国有lp份额转让提供平台服务,但是随着私募监管机制的日益完善,证监会逐步开始了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并陆续批复了北京、上海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以解决市场需求。然而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是否获得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主管单位的认可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2023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了《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503号提案的答复》,提出积极支持国有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或为国资lp份额转让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着我国国有权益存量的日益增长,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国有权益登记管理制度、搭建国有权益交易试点、实现国有权益保值增值。
(一)地方层面的政策探索
2021年6月21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京金融〔2021〕217号),支持各类国资相关基金份额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份额转让试点转让交易,采取市场化方式确定最终转让价格。
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北京市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京财金融〔2021〕1991号),支持政府投资基金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份额转让试点转让交易。
2022年2月23日,上海市国资委出台《上海市国有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国有基金份额转让应当通过经证监会批复的上海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平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2022年9月21日,上海市金融局等六个委办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各类国有基金份额通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转让试点;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出资形成的份额,通过上海股交中心有序退出;引导各类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及其投资的企业股权通过上海股交中心转让退出。
(二)中央层面的政策要求
2020年,国资委印发《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规〔2020〕2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不含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及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各级子企业,对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暂行规定》是向有限合伙企业领域拓宽国有权益监管的首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是确保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国有权益状况,以权益登记为抓手,为下一步监管提供有效支撑。
2023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央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基金投资项目退出到集团和利用关联基金交易退出的决策程序。审慎购买其他企业的基金份额,购买或转让基金份额时,应当按规定履行必要的决策和资产评估程序。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了《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503号提案的答复》,提出积极支持国有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目前经证监会同意,北京、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已启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上海市国资委印发试行国有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监督管理办法,为规范私募基金国有份额转让提供了依据。国资委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率先探索基金份额转让,并将持续跟踪试点开展情况,对国有权益份额流转提供政策指导),并正在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对流转中涉及的信息披露、交易组织方式、市场规则、风险防范、交易监管等问题深入研究,收集整理案例,提出监管思路。下一步国资委将加强与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总结地方开展有限合伙企业份额流转的试点经验,兼顾各方需求,推动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难题。适时出台制度规定及操作细则,探索国有权益份额规范化退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有限合伙企业的优势,助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私募基金份额交易场内外对比分析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 00503 号提案的答复》,提出积极支持国有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为国资份额转让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的体制机制逐渐成熟,案例和经验不断积累,能够为相关部委出台制度规定及操作细则提供借鉴,助力央国企创新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央国企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开通退出新路径。现就国有私募基金份额场内外交易作如下对比分析:
在交易信息获取方面,场内交易基于平台汇集各方资源的优势,能够协助对接交易各方,扩大信息交互范围,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门槛、提高转让效率;场外交易的买卖双方可自行或通过 fa、中介机构等寻找交易对手,由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保密性、私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买卖双方获取交易对手的难度较大。
在估值定价方面,场内交易通过汇集 s 买方机构、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等方式完善买方机构及中介服务体系,共同打造资产定价体系,解决基金份额转让交易估值难、定价难的问题;场外交易由于交易资产复杂,且存在流程与环节标准偏差、底层资产透明度及 gp 配合意愿等信息、预期与需求偏差等的问题,导致资产难以估值定价。
在交易安全性方面,场内交易通过交易规则设计,提供依法合规、公平可信、权威有效的第三方交易鉴证和资金监管服务,保障交易份额权属清晰,资金安全等;场外交易鉴于基金份额转让的复杂性等,交易可能存在份额权属不清、资金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交易各方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交易的达成。
在交易便利性方面,场内交易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托管平台的法定功能作用,与市场监管部门、基金业协会等建立基金变更登记备案相关数据共享机制,提高变更登记效率(可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场外交易基金份额转让后还需要进行市场监管部门变更、基金业协会备案等流程,转让过户程序较为繁琐。
在交易费用方面,场内交易需向交易平台支付挂牌费、转让服务费等费用,标准透明;场外交易买卖双方自行聘请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费用、fa 撮合等费用,定价没有统一标准,国资机构面临事后审计询问等诸多问题。
综合上述对比,相较于场外交易而言,场内交易在参与门槛、交易安全性、便利性和灵活性上都不存在实质障碍或限制,仅增加了定向信息披露的公告期(协议交易可豁免)以及基础交易费用等显性成本,而场外交易则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不合规、沟通成本高、交易保障低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交易的隐性成本。
四、探索服务国新基金份额高效退出新道路
2023年上半年,国新基金成功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国新基金将落实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发挥基金投资功能作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向战略性、前瞻性领域集中,支持科技创新、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此外,国新基金还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央企产业链中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国新基金设立运营的国企改革系列基金,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发起设立的国改双百基金、国改科技基金、综合改革试验基金群,累计投资146亿元,推动340余个改革事项成功落地,所投企业共有25家成为细分领域全球前十或全国第一。
从2014年8月国新科创基金设立,到2020年12月国改科技基金的陆续投放,国新基金总规模已达7000亿元,首期规模已达2800亿元。从上海积塔半导体、金鹰重工、昆船智能,到广汽埃安、宝武炭材、国仪量子,再到中广核防城港核电项目、江航装备、宸芯科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资央企科技创新,近年来国新基金积极作为,孵化和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截至2023年6月底,国新基金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24个,占总投资金额近80%;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28个、金额超200亿元,央企产业链链长项目28个、金额123亿元。2022年以来,国新基金对外投资项目陆续迎来“募、投、管、退”的“最后一公里”任务,国新基金的转让主体多为国新基金下设有限合伙,除通过二级市场退出的方式外,多数项目需要场外协议转让,工作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退出任务,达到国新基金既定预期目标,将成为国新基金近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作为金融服务板块的排头兵,国新资本就国新基金退出工作高度关注,积极与京、沪两家股交中心频繁交流和探讨,就国新基金份额高效、安全退出工作达成初步服务合作意向,本着“服务央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合作理念,国新资本作为股交中心居间服务方,股交中心作为交易服务平台,为国新基金提供场前政策咨询、场中交易撮合、成交操作指导等服务工作。通过阳光、安全、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达到降低国新基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充分发现价格、满足国资审计要求的退出效果,为国新基金完成基金份额退出工作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国新资本将不断探索专业化、多样化的工具手段,发挥协同效应,为国新基金高效退出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为中国国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打造形成规模大、专业强、分量重、形象优、更加成熟定型的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新资本)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中国国新:建设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色智库2023-08-23
-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及其针对性建议2023-08-14
- 弘扬企业家精神 完善外部董事履职保护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