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中面临较大压力。我国cpi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处于1%以下,引发市场对“经济是否陷入通缩”的关注。本文对近期国内价格走势及其他宏观高频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物价及其成因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国有资本运营当中关注的宏观政策走向、实体经济发展、市场流动性配置等有更清晰的判断。
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有资本运营面临更多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我国核心cpi自2021年8月进入下行通道,已连续14个月在1%及以下徘徊,引发了市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货紧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处于温和上涨区间,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未进入通缩阶段,但数据背后的问题值得关注,政策仍需接续发力。
一、当前消费品及工业品价格仍维持低位运行
(一)cpi低位徘徊,上涨动能偏弱
5月我国物价形势整体仍然偏弱,cpi同比上涨0.2%,涨幅连续三个月处于1%以下,虽然涨幅较4月扩大0.1个百分点,但2022年同期基数走低是主要因素,物价仍在低位徘徊,未出现反弹信号。根据测算,在5月0.2%的cpi同比涨幅中,2022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比4月扩大0.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4月为-0.2个百分点。
核心cpi剔除了通胀中的暂时性变动成分,可以更好地反映物价的趋势性变动情况,5月我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保持不变,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低位平稳运行的走势。需要指出的是,价格是经济表现的滞后指标,经济复苏初期,需求才刚刚开始修复,对价格的提振尚不明显,价格多表现出相对低迷的态势。摩根大通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一些受逆周期经济政策影响或者与今年疫后重启比较相关的领域会率先复苏,但是从这些领域传导到其他领域,从公共投资传导到民间投资,通常需要1~3个季度。虽然当前物价水平偏弱,但考虑cpi及核心cpi仍保持正增长,并且宏观经济正处于内生复苏通道,物价不具备长期下降的基础,我国并未实质性进入通缩阶段。
(二)ppi继续探底,大宗商品整体下行
5月我国ppi同比下降4.6%,为近7年来最低水平,至此ppi已连续8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降幅连续5个月扩大,并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修复斜率变缓,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均降至近期低点,海外需求疲软,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带动上游工业价格持续下降,同时中下游工业需求偏弱带动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回落,ppi同比负增长压力短期内难有改善。
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当前价格持续走弱
当前价格水平既具有疫后复苏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是内外部形势变化对供需两端造成冲击的结果,是供给因素扰动及基数效应凸显、供需恢复存在时间差、中美周期错位下外贸结构调整、居民和企业信心待提振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一)供给因素扰动及基数效应凸显
当前物价走弱受季节性、输入性、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显著。第一,食品价格的季节性走弱拖累了物价,我国cpi中的食品权重较高,且食品中猪肉权重高、价格波动大,今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在供应恢复、需求弱势的背景下延续了2022年10月下旬以来的弱势下跌,猪价持续处于平均成本线之下。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了2021~2022年的震荡上涨后,今年以来价格普遍走弱。截至6月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较年初下降7.47%,镍现货结算价下降31.44%,动力煤期货结算价下降12.99%,螺纹钢期货结算价下降8.73%〔1〕,制约我国ppi上行。第三,2022年较高的基数给物价上涨造成了一定压力,2022年9月cpi同比上涨2.8%,为近三年来的最高点,高基数推动今年价格走弱。
(二)供需恢复时间差是物价走弱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向上恢复阶段,但结构上出现了不均衡、不同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供需恢复存在时间差。从供给侧看,对稳增长政策的响应速度比需求侧更迅速,在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服务业加快恢复,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7%,连续两个月双位数增长;一些重大基础项目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高新科技和制造业升级的领域加快恢复,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1%、43.6%、34.3%。但从需求侧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均面临阶段性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累计增速从1~2月的5.09%下降至5月的3.76%,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复合累计增速也从1~2月的8.8%下行至5月的5.09%,其中,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均呈减速状态。
(三)全球需求趋缓及中美周期错位构成价格下跌的外部因素
今年以来,囿于动能减退、通胀固化、银行业动荡等因素,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全球需求趋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挑战。一季度美国gdp实际同比增长1.9%,低于2022年全年2.2%的增速;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1%,尤其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连续两个月出现经济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在发达经济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我国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欧日韩)的出口份额从最高点的49.05%下降至4月的44.87%,而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加速提升,对东盟及中亚五国的出口份额由2021年初的15.08%增长至4月的18.06%,由于新旧市场体量差异,出口转向带来部分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出现下跌。
(四)居民和企业信心待提振是物价走弱的深层因素
从居民端看,债务提高和收入下降显著抑制了家庭部门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经历疫情三年,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受到较大冲击,加杠杆意愿较弱,失业率升高、收入增速放缓也抑制了消费增长,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增长3.8%,慢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4月我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高达20.4%〔2〕,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受到制约。
从企业端看,去库困难和利润下降制约扩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工业企业去库艰难,产销衔接不畅,1~5月工业企业产销率仅为96.2%,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同时,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探,4月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95%,处于近五年同期最低点。“低盈利、高库存”的组合制约企业增产和投资意愿,尽管社融总量持续超预期,但信贷置换、借新还旧同时存在,企业存贷款同步走高。
三、逆周期增量调节政策将发力加码
物价稳则民生稳,也就稳住了我国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冲击的基本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转入回升复苏通道,居民消费信心正在逐步回暖,宽信用过程正在加速推进,政策发力空间仍然较大,我国出现通缩的概率不大。展望下半年,在经济回暖叠加猪价见底回升的影响下,预计cpi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同比增幅将在1%以上。而随着供应紧张状况缓解,全球大宗商品结构性调整回落,预计ppi同比增速将呈现先低后高的走势。为了维持物价的温和增长,预计后续逆周期增量调节政策将发力加码,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政策。
第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更加协调联动,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推动利率和汇率政策形成良性互动。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贴息等方式助企纾困,提振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信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运营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职责使命,实体经济的恢复将为国有资本运营提供更为有力的环境条件。
第二,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优先位置。国资央企在吸纳就业、促进收入提升和形成新型消费体系方面大有可为,是我国促进消费品升级、消费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企业将在人民群众关注的消费领域和消费环节重点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要求。需求端的恢复将对产业端形成拉动作用,为运营公司服务国资央企提供新的空间。
第三,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成为稳投资、拉内需、促经济的重要一环。未来,政策将更加着眼于扩大新兴产业有效投资、畅通内外循环、服务国家战略和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国资央企在培育新动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力量,将在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迎来新的机遇。
(国新咨询)
注释
〔1〕 资料来源:wind,由作者计算得到。
〔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 2023 年5月中央企业债券市场分析2023-06-25
-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2023-06-13
- 2023年4月中央企业债券市场分析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