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2024年信用风险展望——行业高质量发展温和有序,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网络赌钱app下载

证券行业2024年信用风险展望——行业高质量发展温和有序,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发布时间:2024-02-04 作者:张瑶 李欣蕊 周立干 尚玉欣 信息来源:大公国际 字体: 【 】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推进,证券行业盈利水平有所回升,资产规模保持增长,资本实力整体增强,同时债券融资规模增加。2024年,预计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仍将对证券市场形成扰动,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及活力将保持强劲,监管机构将继续推动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将整体企稳回升,头部证券公司将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拉动行业收入水平进一步增长,资本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高,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一、宏观环境

2023年,我国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中枢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发特别国债和延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等举措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2023年,受多重内外部因素影响,证券市场波动明显。从股票市场看,上证指数成交额中枢下行,点位波动下降,国内经济韧性强劲但市场信心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信用业务规模的增长,同时加剧了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的挑战。2023年8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公告》,明确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1〕,旨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活跃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2023年11月,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回购自身股票。未来,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企稳回升,预计市场信心将逐步修复,证券市场有望迎来上升行情。上市融资方面,2023年市场总体ipo数量有所减少,2023年1~10月,a股ipo数量275家,同比减少55家。同时,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出更高要求,ipo撤否率走高,2023年1~10月审核292家次ipo,其中共有35家公司ipo未通过审核,占比11.99%,同比增加0.69个百分点。

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增长,发行利率稳中有降。2023年1~10月,我国新发债券规模累计5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09%;新发债券42233只,同比增长5.87%。债券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运行,信用风险有所缓释,2023年1~10月,违约债券余额432.49亿元,同比下降23.82%;展期债券余额2040.33亿元,同比增长11.45%〔2〕。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落地,预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化解将持续推进,债券市场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预计2024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仍对证券市场形成扰动,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及活力将保持强劲,市场信心将得到提振,加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策的走深走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证券市场有望迎来上升行情,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化解将持续推进,债券市场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将整体企稳回升。


二、监管政策

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推进,行业监管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引导证券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落地,并明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围绕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发布一系列公告,明确过渡期内企业债券受理审核、发行注册和承销、登记托管等各项工作安排。

注册制改革继续深入,2023年2月,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共165部,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2023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受理即纳入监管”要求,对公司债券从审核注册到存续期管理进行全链条监管,同时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

执业规范方面,2023年3月,证监会就《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将提升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写入立法目的,引导证券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行为、要求其完善约束机制,压实证券公司主责主业,补充了部分领域业务规则,推动证券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征求意见稿》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实行差异化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此外,《征求意见稿》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背景,强化对行业新型风险特征的应对,夯实行业安全平稳运行基础。

业务监管制度完善方面,根据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2023年1月,证监会修订了《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在明确经纪业务内容、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严格行政问责,强化证券公司内部风控。自2019年10月证监会启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以来,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运行平稳,试点达到了预期目的,已基本具备转常规条件。基于此,为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2023年6月,证监会起草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完善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法规体系,明确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具体规范和监管细则,为此项业务长期、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重点关注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引导其切实服务实体经济。2023年1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证券公司自身必须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指出证监会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其中,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风险防控方面,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2023年修订)》,并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切实提高风控指标的有效性、压力测试的审慎性和精细化程度,并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新制度、新背景下发布、修订了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财务与会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内部审计指引、廉洁从业、操作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自律规范。

监管处罚方面,2023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力度依然延续,处罚措施集中在出具监管函。投行业务、经纪业务处罚仍然高企,研报业务、资管业务的处罚数量也有所增加,受罚原因以未勤勉尽责、内控合规管理不完善等为主。此外,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监管对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上升,年内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数量、测试方案不全面等问题遭到处罚的证券公司亦有所增加。


预计2024年,监管机构将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为主题,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从制度完善、规范执业和融资行为等方面推动证券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监管导向将继续聚焦中介机构主体责任,监管制度和监控手段也将进一步完善,重视证券公司的合规稳健运行。


三、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2023年以来,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规模增速小幅回升。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境内14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1.65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5.33%,增速上升0.90个百分点;客户资金余额1.9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66%。

我国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内竞争激烈,头部证券公司凭借其自身客户基础、品牌价值、服务能力等资源在各项业务特别是投行业务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末,前十大证券公司的总资产〔3〕占全行业的66.51%,同比增加13.6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2022年,前十大证券公司股票承销额占比和债券承销额〔4〕占比分别为75.95%和66.78%,同比分别上升3.92个百分点和2.38个百分点,证券公司承销额集中度也有所上升。


2023年,证券公司数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多家中小型证券公司涉及股权转让事项,部分证券公司股权转让事项尚未完成。2023年1月,九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72.50%股权完成股权交割,并于2023年9月更名为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实际控制人;2023年5月,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间的股份转让已完成,北京国管凭借11.06%的股权成为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23年11月,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天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1.35%股权和广东锦龙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0%股权均处于拟转让状态;2023年12月,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受让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持有的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计19.15%股权。此外,2023年9月,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竞得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0.92%股权取得最新进展,证监会受理太平洋证券变更主要股东或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行政许可申请。

预计2024年,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头部证券公司将继续保持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竞争格局方面,证券公司数量整体保持稳定,但未来中小型证券公司的股权变动可能仍然存在。


四、盈利能力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水平修复推动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整体回升,但受市场行情波动、活跃度降温及融资节奏阶段性放缓等影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2023年1~6月,境内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5.07亿元,同比增长9.03%;实现净利润850.50亿元,同比增长4.75%。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仍以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为主,但自营业务产生的证券投资收益对证券公司业绩分化的作用愈发明显,资本实力、投研实力、风险管理能力越强的证券公司越有能力应对资本市场波动。2023年1~6月,证券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748.17亿元,得益于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加之上年度同期基数较低影响,自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4.08%,并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营业收入构成。

2023年以来,证券公司佣金率继续下行,股票市场成交量整体收缩,公募基金新发和认购情况低迷,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增长承压。2023年1~6月,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实现收入523.03亿元,同比下降10.30%。预计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将继续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随着多项利好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市场信心将逐步修复,股票成交量以及基金申购额回升,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有望企稳提升。

信用业务方面,2023年以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规模有所波动、股票质押规模继续收缩,证券公司信用业务收入有所减少。2023年1~6月,证券公司信用业务收入280.87亿元,同比下降5.30%。


投行业务方面,2023年,由于ipo审核阶段性收紧,证券公司股权承销总额降低,但市场利率下行,同时地方政府债和私募债需求增加,推动债券承销总额增长,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总体小幅下降。具体来看,2023年1~6月,证券公司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实现收入255.37亿元,同比下降4.61%。2023年1~9月,证券公司承销总额1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4%。其中,股票承销总额和债券承销总额分别为0.65万亿元和9.9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86%和增长19.78%。市场份额方面,证券公司保持强者恒强,2023年1~9月,承销总额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60.00%,市场集中度仍较高。

资管业务方面,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一参一控一牌”政策落地。此后,证券公司通过设立基金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提高对基金子公司的持股比例等方式谋求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加快资管业务公募化转型。截至2023年9月末,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2家。受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在管私募资管计划规模下降影响,2023年1~6月,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实现收入109.63亿元,同比下降17.69%。截至2023年10月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在管私募资管计划规模6.06万亿元,同比下降24.70%。


预计2024年,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基调下,全面注册制将持续推进,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市场提供较为充足的流动性,证券公司以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主的收入水平将进一步增长。具体来看,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将继续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务管理转型;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实和市场信心的修复,a股市场或将上行并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增长提供支撑,但多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仍将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形成一定挑战;ipo回归常态化以及债券融资需求增加将推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融资融券业务仍是信用业务拓展的重点发力方向;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或将继续收缩且对证券行业整体业绩的影响将进一步减弱。同时,证券公司将继续推进资管业务公募化转型,且行业内主动管理能力强、业务布局完善的证券公司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凸显。


五、资本充足性及流动性

随着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传统业务展业空间受到挤压,证券公司需要扩大信用交易、自营投资和ipo跟投等业务规模以增加利润来源,重资本业务的开拓对证券公司资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资本实力成为证券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及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2023年以来,证券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信用风险缓释能力提高,但增速明显放缓。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证券行业净资产合计2.86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51%;净资本2.1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91%。

近年来,随着大中型证券公司通过股东增资、定增、配股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行业内净资本实力差距继续拉大。

2020~2022年,证券公司再融资规模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募集资金用途方面,发展资本中介和自营投资等重资本业务是证券公司募资的重点投向,其原因在于在佣金率不断下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依靠通道佣金的传统业务发展面临瓶颈,重资本业务逐渐成为收入增长的驱动力。2023年以来,证监会对再融资的审核趋严,重点关注融资的必要性、资金用途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再融资降温,2023年1~10月,仅1家证券公司增发项目落地;发布增发预案的7家证券公司中,有1家已撤回预案、6家未受理审核,无落地的配股项目,无发布配股预案。此外,2022年发布配股预案的2家证券公司中,1家终止了预案、1家宣布预案失效。

2019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杠杆平均水平仍保持低位,整体信用风险可控,资本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保持较高水平,流动性仍然充足。


预计2024年,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资本实力仍是证券公司构建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基础,证券公司业务重心将继续向重资本业务倾斜,但资本补充热潮或有所降温。


六、债券融资

由于金融行业再融资监管加强,证券公司通过股权进行再融资的难度加大,因此,债务融资成为证券公司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2023年以来,证券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及占金融债发行总额的比例均有所上升。2023年1~10月,证券公司新发行债券636只,同比增加151只;募集资金合计11883.53亿元,同比增长23.40%,发行额占金融债〔5〕发行总额的13.73%,同比增加1.65个百分点。结构方面,2023年1~10月,一般公司债仍是最主要发行品种,共发行330只,合计规模6901.50亿元,同比增长47.42%,发行规模占证券公司新发行债券总额的58.08%;短期融资券新发行228只,发行额合计3556.70亿元,同比增长11.11%,发行规模占证券公司新发行债券总额的29.93%;次级债新发行78只,发行额合计1425.33亿元,同比下降18.42%,规模下降主要受行业净资本整体较为充裕,资本补充需求下降,且次级债发行成本相对较高影响。截至2023年10月末,证券公司存续债券1224只,较2022年末增加152只;存续规模合计25351.8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35%。其中,一般公司债、次级债和短期融资券存续数量分别为823只、270只和131只,合计存续规模分别为17148.55亿元、6149.25亿元和2054.00亿元。

债券期限方面,2023年,证券公司继续调整债务融资工具期限结构。一方面,在短期融资券最长发行期限延长的政策背景下,3个月(含)以上的短期融资券的期数比重〔6〕较2022年上升10.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1年以上(不含1年)次级债可视为长期次级债,可按比例计入净资本,2023年1~10月3年期次级债期数比重较2022年上升6.38个百分点,而5年期次级债期数比重较2022年下降13.90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0月末,证券公司期限为3年(含3年)~4年和5年期的存量债券规模占比分别为49.56%和22.38%。


预计2024年,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背景引导下,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证券公司流动性补充需求仍将持续,证券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增长,债务将持续滚动。


七、信用质量

发债证券公司主体级别以aaa和aa 为主,整体行业信用水平较高。2023年1~10月,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对外融资的证券公司合计73家,其中包括aaa主体53家、aa 主体17家、aa主体3家。截至2023年10月末,证券公司所发行债券仍处于存续期的发债主体共77家,其中,aaa主体53家、aa 主体19家、aa主体5家。

级别变动方面,2023年以来,证券行业整体信用质量保持稳定,除1家证券公司主体评级上调外,无证券公司主体级别下调、评级展望上调或下调、被列入负面评级观察名单。

2023年以来,证券公司发行债券的利差有所收窄,票面利率有所上升。此外,有1家aa级证券公司成功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预计2024年,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或将有所提升,为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可控,但资本补充热潮或将降温,证券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大公国际)


注释

〔1〕 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降至0.5‰。

〔2〕 根据wind信息整理。

〔3〕 截至2022年末,总资产排名前十位的证券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

〔4〕 截至2022年末,股票承销额排名前十位的证券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债券承销额排名前十位的证券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和招商证券。

〔5〕 金融债统计范畴包括:政策银行债、商业银行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保险公司债、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和其他金融机构债。

〔6〕 期数比重=各期限债券发行数量/对应种类债券发行总数。


免责声明

本文的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新资讯,且不得对文章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往期推荐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赌钱app下载的版权所有       
联系网络赌钱app下载| 法律声明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赌钱app下载的版权所有

联系网络赌钱app下载| 法律声明

微信

小程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5-29 14:08:36
网站地图